今年河蟹该怎么养?

2017-04-14 10:26:25      点击:
2016年,河蟹主养区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在经历了春季的低温多雨、夏季持续高温、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之后,对螃蟹全年的产量、规格、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笔者常年在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工作,梳理出2016年全国主要河蟹养殖区域的一些现状,希望能对2017年河蟹养殖有所借鉴。

  蟹种投放时间

  每年元旦前后,全国从事河蟹养殖的都开始陆续投放蟹种,具体规格和密度各地区不尽相同。

  湖北每年12月初至1月中下旬开始投放蟹种,90%以上的蟹种来源于江苏启东、如东地区和上海崇明岛地区;安徽和江苏高淳地区投放时间差不多,多在每年正月初六后开始,最晚至农历正月底结束;江苏苏州、常州、无锡投放时间少数在年前放苗,多数在正月底前结束;兴化地区投放时间大多数人从每年3月上旬“惊蛰”后开始,持续时间至正月底结束;洪泽湖周边地区大多数人是从清明节后至5月初结束。

  养殖周期管理早期管理:2月上旬至5月上旬

  各地气候特点决定了养殖模式的差异性2016年,河蟹主养区无论是年前放苗还是年后放苗,当地的气温普遍比往年低,到3月底至4月初河蟹第一次蜕壳,大多数塘口普遍出现河蟹不蜕壳或蜕壳期明显长。4月底至5月初,河蟹第二次蜕壳,持续的阴雨天气,比同年月份的温度明显低很多,特别是立夏后,天气根本就没进入真正意义上立夏后带来的季节性变化,很多塘口的河蟹不蜕壳,这种不蜕壳的塘口2016年在全国各河蟹养殖区比较普遍。

  早期清塘药物对池塘的药残隐性危害极大笔者经历过从南到北各区域的不同养殖品种清塘模式,像养殖河蟹这样“极端”“高效”的“消杀”模式,在其他品种中很少见到,这样的清塘模式虽说是“一扫光”,但对土壤改良修复,短时间内是很难达到自身平衡的,同时一些药残对河蟹的隐性影响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特别是近几年出现大量的“水瘪子”,更让很多养殖者苦不堪言。降低药残需要针对性的解毒,一些雨后春笋般的渔药公司和良莠不齐的技术员在服务过程中,并没给客户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不会用药,解毒不彻底,直接影响到早期河蟹蜕壳成活率。

  早期蟹种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规格和产量养蟹人有句俗语,“蟹大小,看水草”。但笔者从2013年起,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塘口每年养殖成功率比较高的塘口跟踪调查看出,都有一个共同点:养蟹不光看水草,苗种质量是他们成功的关键。现阶段苗种的质量已经制约着很多区域河蟹养殖的发展。

  中期管理:5月中旬至7月中旬

  水浑、虫多,持续时间长2016年5月,受前期低温多雨的影响,大多数塘口肥水困难,藻类繁殖不起来,水草生长速度慢,适宜的气温迎合了水体轮虫、枝角类的生长和繁殖的高峰期。

  水草普遍生长慢、扎根浅一方面水草生长受水浑的影响生长速度慢,同时水温低也会制约水草生长速度。2016年,许多以种植扁担草(水韭菜)为主的塘口,水草基本都没能保住,直接导致高温塘口无草的尴尬,后期河蟹发病率高,管理风险。

  梅雨季节营养积累差,河蟹蜕壳不整齐进入6月中旬,河蟹主要养殖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很多人沿袭以前的养殖习惯,主动降低蛋白,改喂低蛋白饲料,防止高温期因高蛋白影响水质底质。而2016年,受早期低温多雨的影响,河蟹早期营养积累差,蜕壳时间普遍推迟。

  后期管理:7月下旬至9月下旬

  极端恶劣天气导致塘口河蟹伤亡2016年7月中下旬后,塘口高温期持续时间长,早期水草管理差的塘口普遍没草,特别是8月20日至22日处暑节气前,各河蟹养殖区域普遍出现极端高温、气压低,严重缺氧,许多塘口爆塘,大量河蟹伤亡。

  不规范用药引起的伤亡导致大量事故纠纷科学管理,规范用药非常重要。一方面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能降低风险。2016年7月下旬到8月下旬,因用药引起的事故纠纷在全国河蟹各养殖区域是最多的一年,特别是非药品引起的药害在今后的养殖生产中会愈加凸显。

  去年河蟹效益是多年来最差的一年

  2016年,河蟹上市价格高开低走,早期价格创多年来的天价,养殖成功率也是多年来最差的一年。根据目前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在河蟹养殖区域药店的客户统计,河蟹养殖区域普遍平均亩产量80斤左右,每亩效益平均下降1000元以上,螺蛳、水草、人工、塘租、鱼药等投入费用同比合计增加成本约600元左右,2/3以上的客户反馈处于亏本状态。

  思路决定出路

  笔者就近几年在不同区域、不同养殖模式一直比较成功的养殖客户的经验归纳总结,很多成功共性的做法值得学习。

  苗种选择目前市场上的蟹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很多人在选择时只看一些表象。优质蟹种除了要求正常的生理特性、育苗人的口碑,更重要的是整个蟹苗养殖期间塘口的管理是否科学,特别是高温期间的管理,如塘口河蟹吃料情况?高温期间缺氧时间长短?饲料投喂蛋白是多少?在放养同样密度的地区,大规格蟹种一定出大规格成蟹,这是很多养殖成功者的共识。而目前土塘育苗普遍蟹种平均规格基本上都是80只~120只/斤,市场上真正达到50只~70只/斤的优质蟹种太少。放苗时,许多人只是关注了蟹种的价格,增加了放苗数量,忽略了蟹种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产量和规格。

  水草选择水草管理贯穿整个河蟹养殖过程,也是养殖期间塘口的核心关键。水草的多样性增加了河蟹高温期间饵料的选择。但近几年笔者在塘口技术服务过程中,对水草的种植时间和种植密度有两点特别深的体会:一是种植时间不宜过早,二是种植密度稀疏相间。以蟹塘普遍栽植伊乐藻为例,大多数塘口都是在3月初开始大量下塘,尤其以环沟为主的塘口,很多人早期先是大量栽植,怕中后期高温没草,等看到伊乐藻疯长时再拼命拉草,温度不高,拉草对塘口水体影响小,2016年夏天温度高,很多塘口拉草结束后,出现返底缺氧,水草不仅没保住,全部腐烂沉底,还出现严重缺氧,个别区域塘口爆塘,河蟹大量伤亡,损失惨重。在笔者了解的成功人士中,很多人在注重塘口栽种水草多样性的同时,更是在种植时间上选择了不一样的方法,即推迟到清明节后栽植伊乐藻,基本上避免了高温期伊乐藻上漂下沉、不扎根的现象,确保了高温期塘口没草的尴尬。

  饲料选择河蟹属于杂食性水生动物,目前各地的养殖习惯基本上都是以颗粒料和冰鲜鱼为主,如何提高河蟹饵料吸收利用率,集中平衡蜕壳,是当前河蟹养殖中的一个拐点。传统的养殖观念“两头精、中间粗”的投喂方式已很难适应河蟹上市时间,同时也制约河蟹品质和规格。2016年,笔者在江苏兴化地区全程跟踪5位养殖老板,最小塘口65亩,最大塘口230亩,他们全程投喂颗粒料,饲料蛋白全是40%以上,并且中秋节前后成蟹的成熟度达到了80%以上,在2016年早期市场销售中赢得了价格先机,利润都超过了往年。

  用药选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自媒体传播速度,市场上渔药动保企业的纷繁丛生,给养殖户们更多的选择。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检测机制,如何正确用药、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已是渔药动保企业和一线技术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是真的帮养殖户解决问题了吗?非药品引起的药害不仅解决不了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对养殖水体和河蟹的伤害直接影响到其生长。在信息瞬变更新的时代,更需要养殖者与时俱进,学习知识,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售前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旺旺客服
点这里联系我
售后旺旺客服
点这里联系我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