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鳅立体种养技术
2017-05-08 15:10:02 点击:
稻鳅立体种养是指在水稻田里养殖泥鳅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此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水体、肥力和生物资源等条件,稻田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其他底栖动物及杂草等能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泥鳅的排泄物能被水稻吸收利用,泥鳅在浅水中游动,可起到松土、增加水中溶氧量作用,防止水稻缺氧烂根,壮根促长,每亩可产优质稻谷500公斤以上,产优质泥鳅200公斤以上,综合效益好。
一、稻田准备
选择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好,面积5亩以下的稻田养泥鳅。田埂加固加高至40~60厘米,四周设置高70厘米的防护板(网),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田间开挖“田”“十”或“井”字状沟,沟宽30厘米,深30~50厘米,溜(施用化肥农药时,泥鳅暂栖场所)设在进排水口附近或田中,深40~60厘米,沟溜相通,沟、溜面积占总面积15%左右。种苗放养前,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
二、养殖管理
1.良种选择。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性好的泥鳅苗种,如本地泥鳅、台湾泥鳅等。
2.种苗放养。按照“早插秧,早放养”原则,一般在早稻、中稻田插秧或抛秧后15天左右,保持田水深5厘米,每亩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泥鳅苗约2万尾。种苗放养前用4%食盐液浸泡5~10分钟,水温差不超过3℃。
3.饵料投喂。饵料一般由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组成,当水温在25℃以上时,动植物饲料组成比例为7:3,水温25℃以下时,饲料组成比例为1:1。鳅种放养7天后,按照泥鳅重量3%~5%的饲料量,加水捏成团投喂,间隔3~4天喂1次。首次投喂饵料全田撒,然后逐渐缩小范围至撒在鱼沟内。30天后,泥鳅正常取食时,每天上午(占比40%)、下午(占比60%)各喂1次。
4.日常巡查。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及时堵漏洞注意防逃。严防家禽下田吞食泥鳅,控制青蛙、白鹭、其它鱼类等敌害。
5.水质管理。田间水层始终不能低于沟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调水温,避免烫死泥鳅。若水质较差,选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改水。
6.病虫防治。寄生虫主要危害种苗,用0.6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溶液(5:2)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等;用0.3ppm晶体敌百虫液杀灭指环虫、三代虫等。
防治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等,用0.3ppm二氧化氯或0.8~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结合用10pm土霉素浸泡消毒。防治水霉病,在苗种放养时,用3%~4%食盐浸泡5~10分钟。
三、水稻管理
水稻培管措施与常规种植的基本相同,在施肥及防治病虫时应做到:
1.科学施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为主,不施碳铵、磷铵等刺激性强的化肥,避免伤害泥鳅,每亩施有机肥约500公斤,水稻专用复合肥30~40公斤,水稻移植后7~10天,每亩追尿素8~10公斤,在孕穗期酌情施肥,肥料不撒在沟内。
2.谨慎用药。病虫防治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苯甲·丙环唑、烯啶·吡蚜酮等,喷药时保持深水。禁用毒杀酚、五氯酚钠、呋喃丹、敌百虫、菊酯类及生石灰、茶子饼等。
四、捕捞及运输
1.捕捞。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将潜伏泥中、具商品性的泥鳅进行捕捞:春季时,将进出水口装上竹篓,泥鳅随水流进入其中进行捕捞;秋季时,先排干田水,重晒至田面硬皮,然后灌一层薄水,待泥鳅从泥中大量出来后进行网捕;冬季时,在泥层较深处,事先堆放数堆猪牛粪作堆肥,引诱泥鳅集中到粪堆内,然后分次捕捞。
2.暂养。泥鳅起捕后,在运输或食用前都必须清水暂养几天,以排除泥鳅体内污物,去掉泥腥味,提高运输成活率,并改善食用口味。可采用8×4×0.8米的水泥池,每立方米暂养6~9公斤,若增氧条件好,每立方米暂养约50公斤。
3.蓄养。为合理利用产品售价时间差和区位差,养殖户可将行情不好时的泥鳅蓄养至价格较高时出售。蓄养方法和暂养基本相同。
4.运输。运输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防阳光暴晒和大风久吹,以免因水温骤变死鳅,及时捞除死伤鳅,撇除粘液。另外,可在每升水中加青霉素2000~4000国际单位,以提高泥鳅成活率。
一、稻田准备
选择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好,面积5亩以下的稻田养泥鳅。田埂加固加高至40~60厘米,四周设置高70厘米的防护板(网),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田间开挖“田”“十”或“井”字状沟,沟宽30厘米,深30~50厘米,溜(施用化肥农药时,泥鳅暂栖场所)设在进排水口附近或田中,深40~60厘米,沟溜相通,沟、溜面积占总面积15%左右。种苗放养前,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
二、养殖管理
1.良种选择。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性好的泥鳅苗种,如本地泥鳅、台湾泥鳅等。
2.种苗放养。按照“早插秧,早放养”原则,一般在早稻、中稻田插秧或抛秧后15天左右,保持田水深5厘米,每亩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泥鳅苗约2万尾。种苗放养前用4%食盐液浸泡5~10分钟,水温差不超过3℃。
3.饵料投喂。饵料一般由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组成,当水温在25℃以上时,动植物饲料组成比例为7:3,水温25℃以下时,饲料组成比例为1:1。鳅种放养7天后,按照泥鳅重量3%~5%的饲料量,加水捏成团投喂,间隔3~4天喂1次。首次投喂饵料全田撒,然后逐渐缩小范围至撒在鱼沟内。30天后,泥鳅正常取食时,每天上午(占比40%)、下午(占比60%)各喂1次。
4.日常巡查。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及时堵漏洞注意防逃。严防家禽下田吞食泥鳅,控制青蛙、白鹭、其它鱼类等敌害。
5.水质管理。田间水层始终不能低于沟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调水温,避免烫死泥鳅。若水质较差,选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改水。
6.病虫防治。寄生虫主要危害种苗,用0.6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溶液(5:2)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等;用0.3ppm晶体敌百虫液杀灭指环虫、三代虫等。
防治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等,用0.3ppm二氧化氯或0.8~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结合用10pm土霉素浸泡消毒。防治水霉病,在苗种放养时,用3%~4%食盐浸泡5~10分钟。
三、水稻管理
水稻培管措施与常规种植的基本相同,在施肥及防治病虫时应做到:
1.科学施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为主,不施碳铵、磷铵等刺激性强的化肥,避免伤害泥鳅,每亩施有机肥约500公斤,水稻专用复合肥30~40公斤,水稻移植后7~10天,每亩追尿素8~10公斤,在孕穗期酌情施肥,肥料不撒在沟内。
2.谨慎用药。病虫防治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苯甲·丙环唑、烯啶·吡蚜酮等,喷药时保持深水。禁用毒杀酚、五氯酚钠、呋喃丹、敌百虫、菊酯类及生石灰、茶子饼等。
四、捕捞及运输
1.捕捞。根据泥鳅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将潜伏泥中、具商品性的泥鳅进行捕捞:春季时,将进出水口装上竹篓,泥鳅随水流进入其中进行捕捞;秋季时,先排干田水,重晒至田面硬皮,然后灌一层薄水,待泥鳅从泥中大量出来后进行网捕;冬季时,在泥层较深处,事先堆放数堆猪牛粪作堆肥,引诱泥鳅集中到粪堆内,然后分次捕捞。
2.暂养。泥鳅起捕后,在运输或食用前都必须清水暂养几天,以排除泥鳅体内污物,去掉泥腥味,提高运输成活率,并改善食用口味。可采用8×4×0.8米的水泥池,每立方米暂养6~9公斤,若增氧条件好,每立方米暂养约50公斤。
3.蓄养。为合理利用产品售价时间差和区位差,养殖户可将行情不好时的泥鳅蓄养至价格较高时出售。蓄养方法和暂养基本相同。
4.运输。运输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防阳光暴晒和大风久吹,以免因水温骤变死鳅,及时捞除死伤鳅,撇除粘液。另外,可在每升水中加青霉素2000~4000国际单位,以提高泥鳅成活率。
- 上一篇:em菌在养蚕上的应用em菌养蚕用法 [2017-05-13]
- 下一篇:进入五月份 河蟹养殖管理要点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