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鲤鱼的方法

2017-09-13 10:10:54      点击: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鲤鱼精养中因片面追求产量而引发的鱼病越来越多,加之苗种退化、操作不当等因素,发病率逐年提高,渔民经济损失日趋严重。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生态养殖鲤鱼的方法

生态养殖鲤鱼的方法

1、池塘选择

养殖鲤鱼的池塘在位置选择时要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水电充足、上游没有污染企业的地方,如果选择使用旧池塘,要将池底的淤泥进行清理,以保持池塘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养殖鲤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为5~10亩,不宜太大,否则不易管理,也不宜太小,否则水质不易调整,深度约为2m,要求池底平坦,并且最好为砂壤土,池埂牢固,不漏水,不倒塌。池塘内需要设置独立的排水进水系统。水质要过关,符合国家标准,池水的透明度为25~30 mm,溶氧量为6~7 mg/L,pH值为6.5~8.O。

2、鱼苗放养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放养前要进行清塘,在冬季先将干池塘进行暴晒10~20天,然后将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净,最后用生石灰化浆趁热进行全池泼洒,用量约为每公顷2300 kg。可起到疏松板结淤泥和挥发有害气体的作用。在放养前的4~6天要调节水质,在池塘内注入1.5 m深的水,然后施基肥,使用发酵好的鸡粪施入池塘内,用量约为每公顷2500~3000 kg,然后泼洒EM菌来培肥水质,保持水色。

鱼苗放养。因鱼苗质量的好坏对鲤鱼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选择优质的鱼苗。在选择时要尽量选择大小均匀、颜色鲜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鳞片完整、无病灶的优良鱼种,并且最好选择当地养殖的鱼种。池塘内鱼苗的放养殖数量要根据池塘的面积、鱼苗的大小、水质、养殖水平以及预计的产量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和确定,通常规格为每尾2. 8~3.5的鱼苗,每公顷的养殖数量为2.7万尾。在鱼苗放养前要使用3%的食盐水或者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6 min,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为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在主养鲤鱼时可搭配养殖其他品种的鱼类,如鲫鱼、鲢鱼或者鳙鱼。放养的时间为上一年的10月中旬至下旬,第二次则在6月中旬,待第一次放养的鱼出塘、清塘消毒后再放养。

3、哺养方法

饲料。鲤鱼的饲料多采用硬质的颗粒饲料,饲料粉碎细度要在40目以上,否则会使水质受到污染,饲料的粒径一般为4~5 mm,粒径也不宜过大,否则鱼苗无法摄食。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要充足,一般要求达到30%~35%,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鲤鱼的重量进行调整,一般当鲤鱼的重量在每尾小于100 g时,粗蛋白质含量要小于38%,重量在100~200 g时,粗蛋白含量要大小32%,重量大于200 g时粗蛋白含量大于28%。

投喂方法。要采用驯化投喂法,可人工投喂,也可使用自动投饵机定时投喂,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投饵机的投料范围大,并且投料均匀,效果要比人工投喂好,建议有条件的养殖户使用。在鱼苗放养2~3天后即可开始投喂饲料,在初期可均匀的向全池泼洒饲料,随着鱼苗的生长,使用投饵机投喂饲料。在投喂的过程中要根据鱼体的大小、水质、水温、天气情况以及鲤鱼的健康情况科学的掌握投喂量。每次投料以鱼吃到八成饱即可,一般以大部分鱼吃饱后游走为标准。投料的次数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定,一般可依据3月每天1次,4月每天2~3次,5月为每天3~4次,6~9月为每天4次,10月每天3~4次,11月每天1~2次。每天在第一次的投喂时间不宜过早,最后一次不宜过晚,投料时坚持做到定人、定时、定质、定量。

4、日常管理

在鲤鱼的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这是提高鲤鱼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池塘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鲤鱼的生长和摄食,因此要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养殖鲤鱼的水质不宜太肥,也不宜太瘦,要保持池塘中有一定量的浮游生物饵料,一般水体的透明度在25~40 cm即可。在进入夏季后,要每天早晚进行巡塘的工作,主要是观察鲤鱼的生长和活动情况,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和杂物,定期向池中注入新水,以保持池塘的水质良好。在整个鲤鱼养殖过程中要每隔15天向池中泼洒微生态制剂(EM菌),以净化池塘的水质。虽然鲤鱼的适应性强,对溶氧量的要求不高,但是仍要保持池水的溶氧量在4 mg/L以上,如果过低会造成泛塘或者鱼浮头,影响鲤鱼正常的新陈代谢,使饲料利用率降低,影响产量。因此池塘要配有增氧机,并进行合理的使用。

5、病害防治

鱼病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除了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外,在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使用生石灰或者中药制剂进行消毒。要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如果发现患病,要及时的治疗。鱼病主要有细菌性和寄生虫性,要注意不同鱼病的主要症状,正确诊断,合理用药。

售前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旺旺客服
点这里联系我
售后旺旺客服
点这里联系我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