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方法 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2017-10-09 17:17:01      点击:
泥鳅是一类适应性强、分布广,生活在温水性的底层淡水经济型鱼类,营养丰富、味道鲜,还具用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我国泥鳅养殖较为热门,尤其以池塘养殖最为普遍,可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入,因此需掌握池塘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方法 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1、准备工作

首先要为泥鳅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即池塘,池塘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泥鳅养殖的成败,因此要准备好池塘,以满足泥鳅的生态要求,为泥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

池塘的改造要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以及生态需求来进行,水面要注以0.2~0.33hm2为宜,池塘的深度为1.5m左右,池塘底部要求平坦,水源良好,无污染。池塘需配备适当型号的增氧机,用来在养殖过程中调节水质。为了防止泥鳅逃脱或者其他敌害生物入侵应在池塘四周设置防逃墙,同时还要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置过滤网和防逃装置。为了防止飞鸟侵害,还应在池塘的上方覆盖上网目为3cm左右的网片,高度不得低于1.8m,对池塘进行护理和修整,进水口要高出水面20cm左右,排水口设在池底。

清塘消毒。清塘消毒的目的是杜绝病原,减少病害发生。一般在放养前的15天左右将水排干,以消除敌害生物,将池底结斑状的表泥层刨除,然后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兑水后趁热进行全池泼洒,以杀死细菌、寄生虫以及其他敌害,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培育池水。在彻底消毒后,在放养前7天左右向池塘内注水,为了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在进水时要用筛绢网过滤,然后使用漂白粉泼洒消毒,同时将增氧机打开。在放养前的3~5天按照3~4.5t/hm2的量施人基肥,基肥一般使用充分腐熟的鸡粪,以培育水质,为泥鳅提供天然的饵料,当池水的透明度达到15~20cm后即可投入泥鳅苗种。

2、投入鱼苗

优质的鱼苗是确保泥鳅高产的前提,泥鳅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泥鳅养殖的成活率,还影响着泥鳅的产量,因此在放养前要选择种源好、体质强、规格整齐的苗种,并进行合理的放养。

目前我国养殖的泥鳅苗种多来自于天然的水域,遗传性状不稳定,在繁殖过程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影响子代的生产性能。而人工繁殖的苗种的稳定性较好,生产性能较强,更易于养殖。但是如果要选择天然苗种时则要注意苗种的外观特征.并了解产地,一般选择相近地域的天然苗种更能适应当地的养殖环境,养殖成功率较高。在选择苗种时还要注意鱼苗的规格,因其会影响到泥鳅的成活率、生长率以及养殖周期,因此规格不宜过小,否则泥鳅的活力较弱,易受到敌害的侵袭,并且难以当年上市,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在进行鱼苗放养时还要注意控制合理的密度,如果密度不适宜会影响到泥鳅个体的生长,进而影响到整体的产量,另外还会影响到池塘水质的管理。在放养泥鳅时要因地制宜,做到适度、合理,放养的密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如果过高会影响生长,增加管理的难度,过低则会影响产量,造成水体的浪费。一般泥鳅种苗的放养时间应选择在5月下旬,在放养前要对鱼苗进行处理,使用4%的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5~10min,然后在池塘的上风口轻轻的放入池塘。

3、科学管理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实施科学的综合性管理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工作。因此,在理想的养殖条件下,要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除了做好日常的管理外,还要加强防虫害、病害、控制水质、投饲管理等工作。

做好虫害和病害的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养殖初期是泥鳅易遭受虫害的关键时期,此时要重视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泥鳅健康的生长,在清塘时要彻底的清除塘边以及浅水处的杂草和杂物,以切断害虫产卵的基质。在养殖过程中可利用害虫的一些特性,进行诱杀,如果虫害较为严重时可使用敌百虫等药剂进行泼洒杀虫,同时要配合使用增氧机,可提高杀虫效果。

加强水质的管理,泥鳅喜欢肥水,因此在投放苗种后可定期追施充分发酵的粪肥,以培育水质,注意在高温时期不必施加,并且每隔15天左右换1次水,当水温较高时则要每天都注入新水,同时适当的增加池水的深度。在晴天的午后开增氧机2h,以增加溶氧量,改善底质环境,并在养殖过程中适时适量的在晴天泼洒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等,以促进水体内有害残留物的分解、吸收,在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同时还要配合添加新水。

合理投饲。饲料是泥鳅生长的物质基础,合理的投饲可促进生长。投饲管理还与水质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两者对立统一,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有效调和的一项工作。在投饲时要注意选择优质的专用饲料,进行合理的投喂,要注意饲料的营养全面、利用率高。在投喂时要定时定量,少量多喂。投喂量要根据水温、天气和泥鳅的体重来确定,一般以投喂后在1.5h内吃完为宜,可避免水质的污染和饲料的浪费。最初投喂时以诱食和驯化为主,待泥鳅对投饲形成条件反射后再逐渐的增加投饲量,一般以泥鳅体重的3%~4%为宜。

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
养殖场地应尽可能达到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养殖池塘为长条形,面积2-3亩,池深0.7-1米,水深0.5-0.6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沿塘内四周用网片围住,网片下端埋至硬土中,上端高出水面20厘米,可有效防止泥鳅逃跑和敌害生物进入。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出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平时封住。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
二、放养模式
1、放养前准备:放鳅前10天清整鳅池,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亩池塘水深10厘米用生石灰70-80公斤,化成浆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清塘3天后,加水30厘米,每亩施干鸡粪50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100公斤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看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2、苗种放养:4月份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即可开始放养,每亩放养规格70-80尾/公斤的苗种1000-1500公斤,或100-120尾/公斤的苗种800-1000公斤。鳅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消毒,浸洗时间为5-10分钟。同一池中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均匀整齐,具体放养量要根据池塘和水质条件、饲养管理水平、计划出池规格等因素灵活掌握。
三、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5-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饵料。当水温在20℃以下时,以摄植物性饵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时,动植物饵料各占50%;当水温超过24℃时,植物性饵料应减少到30-40%。供泥鳅摄食的动物性饵料有动物内脏、蚯蚓、小杂鱼等。植物性饵料有豆粕、菜粕、麦麸、谷物等。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次日凌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般养殖4个月左右即可收获,若市场行情好可提前收获,而后放养下一茬泥鳅。
2、水质调控: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池塘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体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要及时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避免泥鳅产生应激反应。通常每隔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有机肥15公斤左右。也可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铵,以保持池水呈黄绿色/
四、关键措施
主要要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一是检查堤坝、堵塞漏洞,保持水位,防止浮头和泛塘;二是观察泥鳅的摄食、活动和病害发生情况,及时清扫食场、捞除剩饵;三是防止蛇、鸭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四是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池水肥、活、爽;五是夏季在鱼溜上搭遮阳棚,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6-10月每隔2周用二氧化氯消毒1次,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还可结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天气闷热、气压低、下雷阵雨或连日阴雨时,应注意观察成鳅是否浮头。若浮头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做好养殖记录。

售前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旺旺客服
点这里联系我
售后旺旺客服
点这里联系我
微信二维码